刘庆宽:凝心聚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乡音》杂志 作者: 时间:2022-12-26

凝心聚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刘庆宽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百年大党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复兴伟业、引领时代发展的政治宣言。

        创新是报告中的一大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中的这些论述,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备感振奋、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不仅体现了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也必将形成系统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作为风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力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风工程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修建的旧金山大桥,全长有1300多米。20世纪40年代,建成仅几个月的美国塔科马大桥因大风引起振动并垮塌,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逐渐发展起风工程这门学科。伴随着欧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土木建设和日本在20世纪70-90年代大量高楼的建设、本州和四国间3条“本四联络线”上许多大跨度桥梁的修建,风工程研究发展很快,应用也越来越广。强风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这3种结构,在中国的数量是很多的。自2007年从日本回国,我带领团队设计筹建了国际上第一个回直流可变双实验段大气边界层风洞,迄今已完成了国内外300多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和大跨度桥梁的抗风专项研究,在保证这些大型工程、其中不少是城市名片性工程抗风安全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节省了巨额的建设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22年的冬奥盛会世界瞩目。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的空中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安全的进行,需要在场地上建设专用的防风网。然而该技术由西方国家垄断,报价高周期长,合同条款苛刻,使得防风网设计建造成了“卡脖子”问题。团队克服研发周期短、要求高、技术难题多等种种困难,仅用国外方案的1/5造价和1/4工期完成了研发并建成了符合国际雪联和国际奥委会要求的防风网,将赛场的风速控制在每秒3.5米以下;厚度仅有4毫米却能承受20吨的拉力;在防风的同时,还兼有透光、抗紫外线、阻燃、耐低温等多项特点……打破了国外在该项技术上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防风效果、力学性能、景观效果、张开和回收便捷性等方面均超国外现有技术,被国际雪联和国际奥委会评价为“世界一流的防风网设计”,并被推荐为今后雪上国际赛事的标准,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数十次报道,国内外运动员也纷纷点赞,我国运动员在防风网研发团队提供科研成果的赛道上,共获得5金1银的历史最好成绩,我们团队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群专门发来感谢信。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石家庄铁道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乡音》202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辛果

标签 —

分享:
0.086671s